目錄
北京簡介
名字的由來
組織系統的演變
北京高等院校名稱
北京簡介
北京,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特大型城市。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1]。到2020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公里。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93095人。北京位于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鄰天津,其余為河北。中心位于東經116 20,北緯39 56。它是世界聞名的古都,也是現代化的國際城市。它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室。
名字的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都。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謂,大致有20多個綽號。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其商后,封召公于燕。燕都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在古代是燕國的首都。戰國七雄中,燕國據說因靠近燕山而得名,其都城叫“燕都”。
幽州,古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于《尚書舜典》:“燕岳幽州?!睗h魏晉唐時期都設幽州,都設在北京。
北京,北京一般指首都。北京成為首都后,也被稱為首都。
南京,遼太宗元年(938),將原幽州升級為幽都府,建南京,又稱燕京,為遼國都城。當時遼國的首都在北京。
元代以金行宮——留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大都,自忽必烈至元九年(1272年)改名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元后,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元大都改名北平。
北京,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朱迪即位后,將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準備遷都于此。這是北京正式命名的開始,它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永樂十八年(1420年),史靜遷都北京,改名為史靜,直至清朝。
民國順天府廢除京兆,改設京兆之地,位于直隸中部,覆蓋北京大部分地區。1928年,撤銷京兆之地,改北京為北平。
組織系統的演變
早在西周初年,就封于京及附近地區,并稱之為燕。它的首都是北京房山區的劉立河鎮,它的廢墟仍然存在。黃帝后封他為姬,在今北京西南。燕滅后,遷都于嵇,合稱燕都或燕京。秦置京畿為薊縣,為縣治。
漢高祖五年,劃歸燕管轄。元豐元年,為薊縣,屬幽州楊光縣。在這一年的第一年,它是楊光國的首都,因為皇帝的個人分封在這里。
東漢光武改制時,幽州刺史設在薊縣。元八年,置楊光郡。
西晉時,朝廷改楊光縣為燕國,幽州遷至范陽。趙十六大后,幽州居所遷回薊縣,燕國改為燕縣。它經歷了前燕、前秦、后燕、北魏。
鐵木真的大將木華黎于嘉定八年(1215年)攻陷北京,在燕京路上設大興府。至元年
1912年1月1日,辛亥革命后的民國元年,中華民國首都為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民國初年,北京的地方制度仍以清朝為基礎,稱為順天府。
民國三年(1914年),順天府改為京兆,范圍和規格與順天府相同,直屬北洋政府中央政府。在此期間,北京建造了新的有軌電車系統,并建立了一批現代文化和教育機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后,首都遷回南京,原京兆地方被廢。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后改為北平市,隸屬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19年(1930年)6月,北平降為河北省轄市,同年12月升為該院轄市。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北平被日本占領,中華民國偽臨時政府在此成立,北平改名北京。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開展民族革命戰爭。
1945年8月21日,民國三十四年,侵華日軍北京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管北京,改稱北平。北平管轄的面積比以前的順天府、京兆、北京都要小,大致包括今天的西城、東城的全部面積,朝陽的大部分,海淀的南半部,石景山的南部,豐臺的北半部。
1949年1月,在原國民黨時期20個區的基礎上,臨時劃定32個區。4月份32個區合并為26個區,6月份接手任務后調整為20個區。
1949年1月31日,傅與中共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投奔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北京條約》,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
1952年,北京由華北行政委員會領導。7月,河北省宛平縣全部及房山、良鄉兩縣部分劃歸北京。
1956年3月9日,撤銷昌平縣,其行政區域(高麗營鎮除外)劃歸北京,定名為昌平區。河北通縣所屬的金盞、常店、高貝、孫河、崔各莊、上新城、前衛溝等7個鄉鎮歸京。
1958年3月,河北省通縣區所屬的通縣、順義、大興、良鄉、房山、通州等5個縣劃入北京。后來西單區、西四區撤銷,西城區合并。撤銷東單區、東四區、二區,合并設立東城區;撤銷前門區,并入崇文區和宣武區;東郊更名為朝陽區;石景山區撤銷,分別劃歸豐臺區、海淀區、門頭溝區;京西礦區更名為門頭溝區;撤銷通縣、通州市,合并設置通州區;撤銷良鄉區、房山區,合并設立周口店區;撤銷大興縣,改為大興區;南苑區撤銷,劃歸朝陽區、豐臺區、大興區;順義縣撤銷,改為順義區。10月,河北懷柔、密云、平谷、延慶四縣納入北京[11]。
1960年1月7日,撤銷昌平區,恢復昌平縣;撤銷順義區,恢復順義縣;撤銷通州區,恢復通縣;撤銷大興區
1998年3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函[1998]17號),撤銷順義縣,設立北京市順義區,原順義縣行政區域為順義區行政區域。
1999年9月16日,北京撤銷昌平縣,設立昌平區。
2001年3月2日,北京撤銷大興縣,設立大興區。
2002年2月7日,北京撤銷懷柔、平谷兩縣,設立北京市懷柔、平谷兩區。
2010年7月1日,北京市撤銷原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原北京市西城區和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
2015年11月17日,北京撤銷密云、延慶兩縣,設立北京市密云、延慶兩區。至此,北京告別了縣治時代。
北京高等院校名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首鋼科技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證樣本學生檔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科技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學生檔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證樣本學生檔案、北京方正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證樣本、北京北方職業技術學院:000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學生檔案,北京藝術與傳媒職業學院畢業證學生檔案,北京科技大學延慶分校,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畢業證。 北京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畢業證樣本、北京城市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鴻福校區)、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畢業證學籍檔案、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籍檔案、北京農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 中國科學院大學畢業證模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鐘瑞酒店管理學院畢業證樣本、中華女子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德科學院畢業證樣本學籍檔案、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外交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010-3100 北京科技管理學院畢業證樣本、北京經貿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首都經貿大學、北京物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警察學院、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畢業證樣本、中國政法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國際關系學院、人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舞蹈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戲劇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交通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印刷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商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服裝學院
畢業證樣本網創作《【樣板圖片】北京市》發布不易,請尊重! 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ljq1981.cn/506189.html